全球最小心脏起搏器问世:比米粒还小,可降解吸收
15
0

全球最小可降解心脏起搏器:革命性医疗突破
据健康时报报道,一项由美国西北大学领衔,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华中科技大学等机构共同参与的全球最小心脏起搏器研发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一创新成果已发表在《Nature》杂志上,为心脏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这款微型心脏起搏器尺寸仅为1.8毫米×3.5毫米×1毫米,比一粒米还要小。更重要的是,它全部采用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在完成使命后1-2.5年内可被人体自然吸收代谢,彻底避免了传统起搏器需二次手术取出的风险。
微创植入,减少手术风险
这种可注射、可降解的微型临时心脏起搏器大小与米粒相当,支持其以微创(小于3毫米的皮肤切口)方式植入。它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装置对患者的负荷和植入手术的风险,并能为新生儿提供治疗的可能性。
新加坡国立大学张亚敏教授表示:“这种心脏起搏器在小鼠、大鼠、猪、犬(体内)和人(体外)的心脏模型中均完成了可控制的起搏工作。”
临床试验阶段,未来可期
论文通讯作者、美国西北大学教授、生物电子研究所主任约翰·罗杰斯在接受采访时提到,预计在两三年内启动首次人体植入的研究,使这一技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最终成为医生日常使用的工具,为心动过缓患者带来一项新型治疗选择。
一盒网游原创的《全球最小可降解心脏起搏器:革命性医疗突破》解析,更多深度好文请持续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