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 Whitaker,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学的现代英国史学家,同时也是《History Respawned》节目的主持人,对育碧游戏《刺客信条:枭雄》的历史背景进行了深入分析。他特别指出,游戏对19世纪伦敦的描绘虽然成功,但也存在一些偏差。
阶级斗争的夸大与议会改革
Bob Whitaker认为,游戏夸大了伦敦的阶级斗争。在1868年,英国正处于维多利亚时期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各阶级的生活质量都有所提高。而游戏中的阶级斗争描绘,实际上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所出入。特别是,游戏设定时间的前一年,议会通过了“第二次议会改革法案”,扩大了选民范围,城市工人首次获得了选举权。这一改革使得许多阶级矛盾得到了缓解。
马克思的描绘与妓女的存在
Bob Whitaker还指出,游戏中对马克思的描绘是准确的。马克思在19世纪60年代后期鼓励工人阶级参与议会民主,而这一观点与无政府主义者存在分歧。游戏通过一个希望炸平英国议会却最终自杀的英国人形象,展现出了马克思的追随者及其理论之间的矛盾。
Bob Whitaker认为,游戏中删掉伦敦街上的妓女的做法值得赞赏,但这也本可成为强调女权历史的一个机会。在维多利亚时代,妓女的存在对于理解这个时代的社会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立场与童工问题
Bob Whitaker指出,游戏让玩家和刺客站在了本杰明·迪斯雷利一边,这在政治立场上似乎与刺客们的信条有所冲突。而关于童工的描绘,游戏中的童工现象可能更符合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的情况,到了60年代,童工现象已经得到了监管。
伦敦的多元文化
Bob Whitaker还提到,游戏中并没有太多关于大英帝国的体现,只有一个来自印度的刺客和一个短暂出现的锡克邦主。在19世纪60年代晚期,伦敦的街头实际上应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族人。
以上就是一盒网游原创的《刺客信条:枭雄》解析,更多深度好文请持续关注本站。